在电镀原材料中,氯化锌的质量还存在较多的问题,主要是生产商没有把铜、铅杂质除去。所以,在采购氯化锌时,一定要采购有品牌的,而且要通过赫尔槽试验方能下槽。一般良好的氯化锌是白色晶状组织,还应用潮解现象,否则灰白或暗淡的氯化锌都不应运用运用。平常应经常查看阳极锌板,以维持满足的阳极面积,提供锌离子,尽量少补加氯化锌。若要补加氯化锌,应先加氯化锌溶解后,而且参加适量的锌粉充分搅拌过滤后方能参加。
一般情况下,可以在备用槽里参加一半的自来水,然后参加一半的剖析纯盐酸,把平常阳极面积不足的锌板头子放进去溶解。按理论计算,1mol的金属锌需2mol的盐酸,也就是说65.4g的金属锌需要35%的浓盐酸209g,大约1kg的金属锌需要3.2kg的35%盐酸。按这种办法加入氯化锌,不只可以起到补加氯化锌,还可以调理pH的作用,而且平常剩下镀锌板头子也不至于糟蹋。
如何判别氯化锌溶液浓度的大小

如果有化验条件是最好的,可依据剖析成果补加氯化锌;但很多电镀厂没有化验条件,那么可依据经历判别再补加。下面介绍两种经历法判别氯化锌的含量。
办法一:密度法
取250ml烧杯,秤其质量,然后取250ml槽液称其总质量,这样总质量减去烧杯质量就得到250ml槽液的质量,最终除以体积250ml得到其密度。用测定溶液的密度预算氯化锌含量(如相对密度Qr<1.16,表明氯化锌含量不足;Qr>1.2,表明氯化锌含量过高)。密度法易受氯化钾搅扰,但仍有参考价值。
办法二:从高端烧焦判别氯化锌质量浓度
第一步,先测定并调整pH至正常值(用精密pH试纸测定)。因为pH过高生成金属氢氧化物及氧化物搀杂于镀层中,形成烧焦。
第二步,依据镀层的光亮度确认添加剂的浓度是否恰当。因为添加剂的浓度过高,阴极极化过大,高端也会烧焦。
第三步,250ml赫尔槽2A静镀5min,若烧焦区在1~2 mm,则氯化锌质量浓度正常;若大于2 mm,氯化锌偏低,可适当弥补再试;若全无烧焦,则氯化锌质量浓度偏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