锌的冶炼生产方法可分为火法与湿法两大类。
湿法炼锌包括焙烧、浸出、净化和电积四个主要过程。

焙烧使精矿中的硫化锌转变为可溶于稀硫酸的氧化锌,即酸溶锌。
焙烧用流态化焙烧炉,焙烧温度850~900℃,过剩空气系数1.1~1.2。焙烧矿中可溶锌应占全锌量的90%以上,尽量减少不溶于稀酸的铁酸锌(ZnO·Fe2O3)和难溶的硫化锌。浸出使焙烧矿中的锌最大限度地溶解。按作业终点控制的酸度可分为中性浸出和酸性浸出。
①中性浸出用电积锌的废液和各种过滤返回液配制的溶液浸出焙烧矿,得到含锌120~170克/升的浸出液,净化后送往电积。浸出作业中通常用鼓入空气、加二氧化锰(MnO2)或电解返回的阳极泥的方法,将Fe2+氧化成Fe3+,控制浸出终点的pH为5.2~5.4,使铁、砷、锑、锗水解沉淀。浸出条件:温度55~60℃,时间60分钟左右,液固比(9~13):1。
②酸性浸出为溶解中性浸出矿浆中残余的氧化锌,常采用1~2段酸性浸出。浸出条件为:终点残酸3~5克/升,温度60~75℃,时间120~150分钟,液固比(7~9):1。
具体化学反应工艺流程图详细图解如下图所示:

冶炼过程是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的,是有一定污染的。所以这也是我们见到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管道,支架及所以的生产设备全都是锈迹斑斑的原因。
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,我国已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。严格要求防止与治理工业生产的污染问题。因此,在锌的湿法生产中,要向清洁生产方向发展。
根据湿法炼锌的工艺,有下列问题,在环保中应给予充分的注意:
(1)原料在运输、使用过程中粉尘污染的防治;
(2)焙烧过程中烟气(SO2)的污染与防治;
(3)废渣的利用及防止污染;
(4)废水的循环使用及排放达到环保要求。
目前,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著述较多,在此不再赘述。但应指出,在大型、中型的湿法炼锌厂中均有了一些有力的环保措施,并使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,但在小型的湿法炼锌厂环境的污染还比较严重,政府的环保部门应给予大力的严格监督。
总之,湿法炼锌在环保中,无论大厂或小厂距清洁生产还都有较大差距,应继续努力改进与加强环境保护措施
|